通讯员田大明 记者杨炎 近年来,晋宁县农业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全县范围内设点对土地进行监测,获取土地的第一手资料并指导农户改良土壤、合理施肥,延缓了土壤酸化问题,让农民种植收益得到了保障。
“耕地土壤酸化是指在耕种过程中,长期过量单纯的使用如硫酸铵等酸性化肥,其含氮的部分被植物大量吸收后,留下不吸收的硫酸根离子,与在吸收的离子交换过程中大量排出的氢离子,形成有强酸性的硫酸,导致土壤pH值降低,长此以往,致使土壤酸化而最终形成了酸性土壤。”负责人说。大量集中浇水,淋溶作用使得钙、镁、钾等碱性盐基大量流失以及石灰、烧火粪、有机肥等传统农业措施的缺失也是造成土壤酸化的主要原因。酸性土壤会改变土壤中养分的形态,加速土壤矿物质营养元素的流失;降低养分的有效性,改变土壤结构,导致土壤贫脊化,同时促使游离的锰、铝离子溶入土壤溶液中,对作物产生毒害作用。
记者从晋宁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获悉,晋宁县的主要种植区由原来的种植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向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转变后,由于土地耕种周期大大缩短,土壤肥力降低,种植户盲目施用化学肥料等原因;加上塑料温室、大棚的使用,阻断了土壤和空气、雨水以及阳光的直接接触。所以,晋宁县的部分耕地出现了土壤酸化现象。
晋宁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杨从林介绍,针对晋宁县因种植结构调整出现的土壤酸化现象,晋宁县共设立了24个长期监测定位点,定期取土监测。截至目前,共取土样2200多个,通过检测发现在全县范围内出现酸化的土地约4万亩,主要分布在昆阳片区和晋城片区以大棚花卉和蔬菜种植为主的种植区。
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相关负责人说,为防止土壤酸化情况加剧,中心的专业技术人员,经常深入到田间地头,提取土壤样品、了解农户的种植情况并做好记录。取回的土样要经过自然风干,筛选等多道复杂工序后再用仪器进行检测,对于检测显示PH值小于7的土壤,就能够确定是出现酸化现象的土壤。但凡是有这种土壤的耕地,中心的技术人员就要指导农户进行土壤改良,合理施肥,调节土壤酸碱度,抑制和延缓土壤的酸化。
“对于出现酸化现象的土地,我们目前采取的措施主要是指导农户施用生石灰来调节酸碱度,同时,杜绝施用酸性肥料 通过增施有机肥和生物菌肥,使用碱性肥进行叶面喷施等根外追肥的方法,延缓和改善土壤的酸化状况。”杨从林说。
(昆明信息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