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晋宁区司法局晋城司法所不断强化法治乡村建设,筑牢全面依法治国基础,夯实法治社会的根基,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制度化、法治化的保障。晋城司法所结合实际,在区司法局的指导和晋城镇的支持下,积极探索、努力创建依法治村具体形式,截至目前,全镇已创建37个“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比例达82%,预计2021年45个村(社区)全部完成创建。
创建复核不流形式
根据昆明市普法与依法治市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完善“4+3”工作体系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意见》,晋城司法所严格按照文件要求,筛查出6个软件硬件成熟、法治理念健全、民主法治工作开展充分的村委会完成年度创建工作。司法所深入村(社区)一一指导创建规范、创建标准、基础台账制作规范等事宜;村(社区)总支书记亲自抓,确保台账准备充分、硬件设施打造完善、软件配套齐全。提高“民主法治村”的创建质量,绝不刻意打造“盆景”。
对已创建成功的31家“民主法治村(社区)”进行动态复核。严格按照复核标准,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并整改,不走形式,逐项核查,发现一票否决的问题绝不姑息,坚决摘牌。还通过“四议两公开”制度、法律顾问制度等方式将民主和法治践行于村(社区)日常的工作、管理和生活,防止“民主法治示范村”成为“形象工程”,切实发挥“民主法治村”典型示范作用。
民主管理切实有效
晋城司法所根据晋城镇“大变革、大发展”的现实需要,指导全镇45个村(社区)完成“村规民约”的修订和备案,通过“公约”维护村(社区)的社会秩序、公共道德、村风民俗、精神文明建设。立足实际,深挖特色,村规民约亮点纷呈。三合村的“红十条”“黑十条”、沙堤村的“十要”“十禁”简洁明快、易学易懂,更接地气。村民有了自己的“小宪法”,村民自治得以规范,民主管理更加有效,夯实了“乡村振兴”的法治基础,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进一步向纵深发展。
法律服务不留死角
推行村(社区)法律顾问制度,完成“一村(居)一公共法律服务站”创建工作,为45个村(社区)配齐法律顾问,2018年以来,解答法律咨询590余次、代写法律文书29件、审阅合同2800余份。强化各村(社区)人民调解队伍建设,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第一道防线”作用,2018年以来,各调委会共计为群众化解矛盾纠纷1829起,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1600余万元。开展“法律服务+精准扶贫”助力脱贫攻坚,共计帮助88位残疾人、老年人解决扶养、赡养问题,建立“法润脱贫”微信群,为贫困村群众及时有效提供法律咨询、法律帮扶。
法治宣传形式多样
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建设法治文化广场1个、专题宣传栏24块、法治图书室1个、法治长廊2个,提高法治文化影响力。开展“党建+法治宣传”、“人民调解+法治宣传”、“法律服务+法治宣传”等多种法治宣传活动,把普法教育渗透到农村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坚持法治、国学两手抓,以“家风”之柔辅以“法治”之刚,完成“学法学国学经典”课程54期108节。开展“订单式”普法,指导各村(社区)发出普法“订单”,镇党委政府按“单”配“餐”共计安排49节课程。持续培养村(社区)法律明白人,提高干部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法治化水平。
法治示范村创建只是手段,借创建之机完善基层民主和法治,维护基层稳定,促进基层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才是目的。晋城司法所将着力抓好司法行政各项工作落实,用好“民主法治”之剑,不断助力法治建设,以坚实的法治保障助力乡村振兴、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升群众满意度、幸福感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