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三大建设/平安晋宁

创新社会治理模式 撑起平安建设大格局
发布时间:2021-12-08 10:58:51作者:晋宁县政法委来源:晋宁长安网

图片3


近年来,晋城街道福安村积极探索乡村社会治理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创新构建社会治理模式,创建“福”字型综治建设管理体系、建设规范化村级综治中心、建立健全“捆绑式”考核机制,有效推动平安建设工作稳步发展,提升基层治理能力。2013年福安村被评为“中国传统古村落”,2019年被列入昆明市驱动型乡村振兴实验示范村,2020年度被评为市级“民主法治村”,2021年福安村凭借高效的社会治理效能和成熟的社会治理体系,成功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织密“福”网,构建多元治理大格局


福安村坚持党建统领全局,建立“党总支-村委会-村小组-代表/党员”四级管理组织架构,形成“福”字型综治建设管理体系。依托团委、妇联等群团组织多元参与,充分发挥治安联防、人民调解、治保会、网格信息员等力量实施“组团式”服务,通过基层协调方式共同参与、管理、决定村内事务,推进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织成一张纵到底、横到边的“福”网,着力形成“点线交织、条块结合、层级负责”的网格化管理模式,撑起乡村治理共建共治共享平安大格局。


聚焦“建管用”,打造综治“升级版”


为进一步夯实综治工作基础,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的“福安”,福安村聚焦“建管用”,积极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为提升治理水平提供有力支撑。


聚焦“建”,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福安村紧紧围绕推进社会治理系统化、科学化、智能化、法治化要求,抓好综治中心平台建设,促进资源整合。以综治维稳、网格化服务管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雪亮”工程视频监控室进行整合成立综治中心,把综治、信访、调解等平安建设稳定力量整合到一起。在重点公共区域设置高清监控摄像头32个,配备治安巡逻车1辆,配置各类安防器械5套,视频监控信息接入公安系统,实现信息共享,做大做强平台,发挥“一站式”综合服务功能。


聚焦“管”,规范实体化运行机制。福安村综治中心建立了目标、标准、任务、流程细分的精细化管理模式,严格按照标准设计制作了村综治中心工作职责、运行机制、工作流程、防暴器材室管理规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等各项工作制度,并将其规范上墙展示。在各项工作落实中,注重流程清晰、标准化和程序化管理的运用,在视频监控室配备值班记录本和视频调取登记本,每月召开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例会并向街道职能部门上报情况,治安联防队开展村内巡逻并做好巡逻记录。切实做到综治中心机构规范、制度健全、运转有序、工作高效“四到位”,牌子、标识、职责、制度、台账“五统一”。


聚焦“用”,提升平安建设工作质效。福安村综治中心配备综治网格员1名(由党总支书记兼任),并按照村小组数量划分网格配备网格信息员,全面推行“片长+段长+户长”红色网格三级管理模式,村内网格化管理覆盖率100%。每一网格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网格微信群,通过定格、定人、定责,包人、包物、包事,推动“民情信息在网格中采集、社情民意在网格中掌握、矛盾纠纷在网格中化解、治安防控在网格中加强、平安建设在网格中提升”,充分发挥综治中心在乡村振兴、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近年来,福安村无恶性刑事案件、群体性事件及命案发生。


建立捆绑考核机制,构建“责任共同体”


按照晋宁区《关于深入推进城乡社会治理实施生态、和谐、美丽村(社区)建设三年行动(2020—2022年)的指导意见》《关于创新实施“一平台、三服务、一张网、三包保”乡村治理晋宁模式的指导意见》和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要求,福安村进一步探索包保网格治理模式,建立“一张网、三包保”捆绑考核机制。在将党建、综治维稳、社会保障、信息排查、安全生产、消防安全、人居环境整治等整合实现基层治理“一张网”,以组为单位,按照区域、户数、人数等元素把全村划分成“小网格”,落实党总支书记负总责、“村三委-组长/支部书记-党员/村民代表”三级包保责任的基础上,成立福安村“一张网、三包保”综合考核领导小组,对实行包保责任的村“三委”、村组干部、网格长、网格信息员、党员、村民代表等全面考核评比,建立网格考评奖励机制,以工作实绩为前提、责任捆绑为核心,通过责任分解、责任捆绑、责任追究、正向激励等机制,构建连带担责、捆绑追责、共同负责的“责任共同体”。

滇公网安备 53012202530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