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晋宁区司法局以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工作为抓手,紧紧围绕增强人民群众法治观念、促进法治社会建设的目标,探索推行“三‘零’服务”模式,聚力打造“温情法援”民生品牌,助力平安晋宁、法治晋宁建设工作高质量发展。
花式宣传接地气,普法宣传“零距离”。将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文书整理成模板,编制法律服务宣传折页,凝聚全区9个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37个公共法律服务站的力量,通过大喇叭、公示栏、走村入户发放等方式开展广泛宣传。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律师的专业职能优势,组织党员律师联合党支部到村委会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切实增强农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2023年以来,为820余人次提供法律咨询,免费代书162件。
降低门槛扩范围,应援尽援“零死角”。按照法律援助相关工作要求,针对农民工、残疾人等群体要求支付劳动报酬、工伤赔偿等维护权益的合理诉求,不再对其经济困难程度进行审查,直接进入法律援助程序,做到优先受理、优先审批、优先指派。2023年以来,提供刑事、民事法律援助1317件,帮助残疾人、妇女、未成年人、农民工、军人军属600余人。扩大法律援助范围,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3000余人次,免费代书200件,做到应援尽援,确保困难群众合法权益得到维护。
健全网络聚合力,法律服务“零时差”。先后在省女一监、区看守所、区人民法院、区人民检察院、区工会、区妇联、区劳动仲裁院等单位及各乡镇(街道)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19个,依托“一村一律师”公共法律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法律咨询、代书法律文书、代理法律援助案件。同时,为137个村(社区)配齐公共法律服务机器人,提供自助法律援助申请,实现了即时援助、就近援助。目前,已形成以区法律援助中心为枢纽,律师事务所、公证处、基层法律服务所等为基础的法律援助组织网络,进一步保障了弱势群体权益, 充分彰显了法律援助的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