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政法风采

解纷有“王法”:老民警的“五步三字”人间抚心术
发布时间:2025-08-08 13:51:51作者:晋宁区委政法委来源:晋宁长安网

在喧嚣的派出所联调联审中心里,老王往那儿一坐,不用拍桌子瞪眼,嘈杂声便低了几分。这位“退居二线”的改非老民警,并未收起警服里的担当,从社区民警到案侦尖兵,从指挥中心到一肩扛起所长重任,28年警营生涯的深厚积淀,如今尽数化作调解桌前的智慧与温度,他就是——王志刚。


“调解就像老中医治病,病根找不准,再好的方子也白搭。”老王一语道破其中门道,他自创的《做好五步化纠纷 坚持三字防案件》工作法,正是他调解解纷的“药典”。


微信图片_20250808094805


五步”如良药,步步化心结

“问诊”察隐痛:他如定海神针稳坐调解室,耐心倾听各方诉说——无论是两人争执还是十余人喧哗,杜绝先入为主。他的耳朵在捕捉矛盾病灶,眼睛却在观察每张面孔的情绪密码,在纷乱中把准“病脉”。

婆婆的手在抖: 一次调解中婆媳因带娃观念产生激烈争吵,双方互指对方不是,老王没急着评判,而是观察到婆婆在儿媳指责时,手在微微发抖,老王敏锐捕捉到这细微的肢体语言,暂停争吵,单独询问婆婆。原来婆婆是怕自己“没用了”,被嫌弃。找到这个“病灶”——老人渴望价值认同和安全感,后续调解便有了方向。


“用心”赢信任:与愁苦的妇人低语,同愤怒的汉子恳谈,老王深谙“见人说人话”的沟通艺术。他总能以对方最易接受的方式,让当事人放下戒备,他说:“信任是解扣子的第一步。”

和倔老农聊种地:在调解一位倔强的村民与邻居的宅基地纠纷时,对方抵触情绪极强,老王没一上来就讲法条,而是先和老农聊起了他地里庄稼的长势、今年的雨水,聊到兴头上,老农放松了警惕,老王才自然切入正题:“老哥,你看这地界不清,耽误咱侍弄庄稼多闹心啊……” 用对方熟悉的话题打开了心扉。


“明理”启良知:他不是法条复读机,公序良俗、乡约俚语、人情世故,皆是他信手拈来的“药引”,让当事人自己照见理亏之处。

漏水声中的邻里情: 90岁老太因房顶漏水和管道噪音,赌气不让楼上小伙施工,小伙满腹委屈,老王到场后,未急于评判,却留意到老太家中佛像,他陪着老太,在滴水声中轻声道:“远亲不如近邻,和睦是福报,互助结善缘。” 句句入心,老太才眉头舒展:“唉,小伙子,搬开我太阳能改管道吧。” 小伙又惊又愧,当即承诺:“阿婆,以后重活随叫随到!” 一场邻里僵局,在互谅中悄然化解。


“说法”立规矩:当情绪稍霁,他适时亮出法律这条硬杠杠,依法“敲打”,防止星火复燃。

不拴绳的代价: 一位妇女的爱犬未拴绳跑上马路被货车撞死,她情绪激动地索赔。老王安抚其悲痛后,话锋转向法律:“大姐,痛失爱犬我理解,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规定,出门遛狗必须拴绳是您的法定义务。司机正常行驶很难预见突然窜出的狗,法律上难定其责。您索赔的要求,于情可悯,但于法无据。” 他清晰指出法律条文,语气平和却不容置疑。妇女看着法条,激动的情绪逐渐被理性取代,最终接受了调解。老王最后叮嘱:“拴好绳,既是对狗负责,更是对他人和自己负责。” 一场潜在纠纷,在老王的依法“敲打”下归于平静。


“求和”促和谐:他引导双方躬身自省,坦诚自身问题。老王常说:“家庭是社会最小的细胞,邻里是最近的守望,细胞健康,肌体才强健;邻里和睦,社区才安宁。” 一份签下的和解协议,于当事人,是放下芥蒂、重归于好的起点;于老王心中,则是守护这社会肌体最微小也最坚韧的和谐细胞,让它焕发新生。


微信图片_20250808094826


“三字”为后手,绵绵除隐患

并非所有心结都能一次解开。面对那些暂时无解的“顽疾”——濒临破裂的婚姻、积怨已深的邻里、剑拔弩张的亲情,老王自有“盯、关、跟”三字诀兜底。


“盯” 的是潜在风险点,绝不让隐患失控。

盯紧失恋的阴霾:一对中年恋人分手后,男方情绪崩溃,反复纠缠女方,甚至出现跳楼威胁、反复报警等极端行为,后被诊断为重度抑郁。老王深知此类情感纠纷极易升级,将其列为重点“盯”防对象。他坚持家访、定期电话疏导,紧盯男方状态变化,风雨无阻持续半年,这份不松懈的“盯”守,最终换来了男方走出阴霾,回归正常生活,重新拥抱幸福。


“关” 的是困厄中的弱者

沉默的上门女婿:在调解一场家庭纠纷中,女方家人言辞激烈指责上门女婿“没用”。女婿全程低头沉默,眼神绝望。老王敏锐察觉其弱势和压抑,事后专门找他谈心,了解到他因工作受挫在家抬不起头,内心苦闷,老王不仅开导他,还通过私人关系帮他联系了一个技能培训机会,并定期跟进关心他的状态,防止他因长期压抑走向极端。


“跟” 的是持续的疏导与温暖

三次登门的和解:一对积怨多年的老邻居,因陈年旧事水火不容,第一次调解失败,老王没有放弃,先通过社区网格员了解双方近况和可能的“软化点”。过了一阵,得知其中一家老人生病,老王以“看望老人”名义上门,顺便聊聊,又过一阵,另一家孩子考上大学,老王又去道贺。待时机成熟后,他第三次组织双方坐下,有了前两次“非正式”接触的铺垫,这次调解终于成功。


“调解这活儿,警服是责任,但真干好,关键在赢得老百姓那份信任!”老王眼中闪着光,言语掷地有声,“让老百姓信你,肯把心里话掏给你,这本事得练!还得会‘见人说人话’,把话真正说到人心窝里去!”


微信图片_20250808094839


在老王看来,调解桌就是一方没有硝烟的战场。他用“五步”的智慧层层剥茧抽丝,像老中医一样精准“把脉”、“下药”;用“三字”的韧性默默织就一张安全网,盯住风险、关护弱小、持续跟进。那些被抚平的褶皱、重燃的希望、重归和睦的烟火人间,就是这位老民警永不褪色的勋章。岁月虽改非,热血未改弦——老王手中的“调解术”,仍在无声处,续写着守护一方平安的温暖密码。那对曾经吵得面红耳赤的邻居,如今又在楼下笑着打招呼了;那个沉默的上门女婿,腰杆似乎也挺直了些;而老王的身影,依旧穿梭在需要他的家长里短之间,用他的“王法”,化干戈为玉帛。

滇公网安备 53012202530182号